隨著大眾對「多元」有更多了解,過往的婚姻傳統也該被重新提出討論,例如常見的「由爸爸牽著女兒走上紅毯」。其實,結婚並沒有所謂「最好」的方式,只要結婚的雙方都能接受,那就是最好的方式。

以前婚禮不走紅毯?原來是西方傳入的文化!

目前台灣婚宴常見的「紅毯進場」和「交付儀式」,其實是從西方國家傳入的文化。新郎進場後會先停在紅毯中間,等新娘父親把新娘牽進來,由父親把新娘的手交給新郎,象徵把照顧女兒的責任轉交給另一個男人。

由於傳統「新郎+新娘+新娘父親」的紅毯走法,會讓新郎雙親、新娘母親沒機會參與,因此後來許多婚宴的進場有稍作改良,讓新郎雙親先進場,新郎再牽著岳母進場,等新娘和父親進場後,再進行交付儀式。

不過,這兩種方式看似解決了一個問題,卻可能衍生出其他困擾。例如有不少新郎的母親,相當介意自己的兒子牽別人的母親進場;而因為紅毯的寬度有限,若由新娘雙親一起牽女兒進場,可能會導致三人並排太過擁擠、寸步難行的局面。要順利排除狀況,都需要經過事前的充分溝通及排練!

延伸閱讀:「告白需要衝動,但告別需要智慧」,台灣首對夫妻辦離婚派對

走紅毯也會吵架? 其實辦婚禮什麼都可以吵!

辦過婚禮的朋友都知道,小至戒指的戴法,大至聘金嫁妝的數額,溝通很重要,吵架很容易有。當然,走紅毯也不例外。

以上述「新郎牽岳母」的進場方式為例,有些賓客會覺得溫馨,但也會有男方父母很介意「結婚是男方主場,我兒子為什麼要去牽別人媽媽」;而有些新人或長輩其實被注目時會很不自在,但聽到別人說走紅毯一定要 OOXX 才能留下一生感動的回憶,就因此陷入兩難。

近年來,也有些家庭開始認為女兒只是「結婚」,並不是「嫁進去」別人家,因此省略了紅毯的交付儀式。而較無嫁娶框架的同性婚禮,更在這方面有許多創新的展現。

748 施行法過後,有愈來愈多同性伴侶舉行婚禮儀式。許多婚顧公司在發展適用於同性伴侶的婚禮流程時,也會發現,其實這些習俗儀式的改良,不但可以用在同性婚禮上,也可以完美套用在異性婚禮,甚至能去掉傳統婚禮「男方主場」的意味,讓典禮更加圓滿、溫馨。

延伸閱讀:戀愛經濟學:一場婚禮要花多少錢?

婚禮進場方式愈來愈創新

畢竟是西式婚禮的橋段,走紅毯在台灣並沒有相應的習俗,因此就算是觀念傳統的長輩,也比較願意讓新人自由發揮創意。

在台灣,大部分的婚禮會要求新人進場 2-3 次,有些新人會選擇在第 1 次用比較隆重的方式進場,例如邀長輩一起走紅毯、上台致詞、執行交付儀式;第 2 次進改採活潑的方式進場,例如很受歡迎的唱歌跳舞,或是 Cosplay、發糖果,近年來還有像是和賓客一起自拍、把祝福便利貼貼在新人身上等方式。

其實,台灣的婚禮雖然一個比一個有創意,但整體流程卻是愈來愈簡單,像是將訂婚及結婚辦在同一天,簡化儀式、增加與賓客互動,甚至有許多新人連進場次數都減少,把時間留給賓客吃飯。

作家小貓瞿欣怡和太太的婚禮上,就沒有執行交付儀式,而是手牽手和心愛的小狗一起走紅毯,象徵另組新家,共同迎向新生活。她們也把傳統「新娘拜別自己的父母」橋段加以翻轉,改成兩人一起打金項鍊,在婚禮上送給自己的媽媽,感謝她們的養育之恩。

有些新人和長輩生性害羞,若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執行交付儀式、致詞,會相當不自在。有些人則是不喜歡太感傷,希望氣氛盡量歡樂一點。因此有些家庭會選擇單純進場就好,若有感人的儀式或是內心話,留在私宅中進行。

目前主流的婚禮儀式仍然保留了嫁娶色彩,將「結婚」視為女方「嫁進去」男方家裡,因此大多數的儀式樣板,很難套用在同性伴侶的婚禮中。若拋開男嫁女娶的主從框架,就會比較有空間設計出符合更多人需求的婚禮儀式!

沒有最好,只有共好

新人在籌備婚禮時,常常會在儀式的取捨上,聽取各方親友的建議、上網爬文。但畢竟儀式是被創造出來的,不同地方、文化、家庭有不同的解讀方式,這往往讓用心籌畫的新人選擇困難,深怕漏掉哪個環節,會毀了幸福的婚禮。

當然,讓結婚從「長輩主體」慢慢變成「新人主體」是我們的目標,但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前,面對婚姻觀念的差異,無論是長輩還是新人,都有許多溝通的工作要做。

新人在籌備婚禮時,常常需要面臨「你們這樣會讓人家說話」、「沒看過有人這樣做的」、「那樣比較好」、「別人都這樣那樣,絕對不能省」、「之前誰誰誰就是因為沒有做,才會離婚」的聲音,但其實婚禮並沒有「最好」的方式,只要是結婚當事人能接受,那就是最好的方式。

現在的長輩已經愈來愈能接受讓新人自主操辦婚禮,如果我們能漸漸離開「父母之命」的框架,那麼也可以試著擺脫「男方本來就應該OO、女方本來就應該XX」的性別二分法,讓婚禮發揮它最原本、最純粹的功能:兩個「人」結合,並與最愛的親友分享喜悅!

其實,婚禮宴客的方式,沒有誰一定要怎樣,也沒有哪樣做比較奇怪,因為幸福並沒有標準的樣板,用自在的方式,和重要的人共享美好的時刻,才是婚禮最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