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教育,從嬰幼兒就開始

以前,許多朋友都覺得我教小孩很可笑,我從她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用理性教導。比如她們不小心跌倒了,看得出來真的很痛,當然是先安撫情緒,接著我會告訴她們剛剛所發生的事。

我很早就發現一個事實,當你誠懇地、巨細靡遺地告訴孩子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就會自然開啟一種理性的頻率。孩子喜歡這種頻率,這種頻率會帶給他安定。

在跟孩子講話的時候,我會非常注意是否合乎邏輯,並盡快讓她們明白,甚至讓孩子複誦爸爸剛才說過的話。不管是受傷了還是被處罰,爸爸都會告訴她為什麼會這樣,然後警報解除,一切又回到親密的狀態,從理性跳回感性。理性的狀態不需要維持太久,只要抓住最關鍵的時間點就可以了。

不要小看孩子,以為孩子不懂大人講的話。好好地跟孩子說話,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考事情的方式,都是從父母跟他說話的過程中吸收的。講話精簡,用字文雅恰當,邏輯清楚,孩子耳濡目染下養成的思考習慣,也不容易打結。

我雖然管教孩子很嚴格,但永遠記得自我要求:不可以把個人的情緒夾帶到對孩子的管教裡,更不可以將自己的痛苦轉嫁給孩子。

我跟孩子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是非常親密的。當孩子跌倒了,只要把她們擁入懷裡,已經不太需要再用任何言語來安撫。光是擁抱本身,孩子的情緒便已得到極大的撫慰。

然後,只要我認為這是她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機會,就會一邊抱著她們,一邊帶她們去回顧。方才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會撞到或跌倒呢?原來是樓梯很滑,因為穿著襪子所以滑倒了。「可是還好,因為妳有用手抓住欄杆。」我會特別強調這部分,也指著她們的手,甚至還自己演一遍剛才孩子跌倒的樣子。「所以妳摔倒的時候,並沒有整個跌下去啊!」「因為妳的身體還是不平衡,所以頭撞到了欄杆,現在腫了一個包,很痛,對不對?」我接著說:「但是還好,妳還醒著,那只是痛而已,妳的頭沒有撞壞,等一下就不痛了。現在有沒有感覺已經比較不痛了?」通常講到這裡,孩子的身心都已得到平靜,的確不那麼痛了。

正因為孩子親身經歷了,父母就要趁這個機會,趁著還有強烈感覺的時候,立刻讓他看到小小的因果關係,把能夠呈現的事實盡量地說出來。

或者,有時包腫得很大,我會一邊幫她冰敷,一邊說明是因為撞到的地方微血管有點破裂,順便將我們所知道的醫學常識告訴她。當父母這樣跟孩子敘述的時候,孩子不但感受到父母是真的關心她們,也會看到長輩的內在有一種素質,不會輕易陷入情緒的浪頭或慌亂當中,能夠立刻處理好又立即教導她們。

達成心願三部曲

滿足孩子的心願有三個層次:首先要滿足孩子的需欲,再者是滿足他們的心願,最後是鼓勵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心願。

先尊重孩子的需欲,幫助孩子達成心願,再鼓勵他發掘並以自己的力量達成心願,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孩子藉著這樣的過程,終將知道:這個人生是他的。

如果一個孩子長大了,他想買一棟敦化南路上的房子,也真的住進去了,會因為這樣就覺得人生是他的嗎?他可能只是家裡或自己的經濟條件好。什麼時候他才覺得人生是他的?就是他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而他是唯一能夠去達成、去承擔的那個人,他必須自己一肩挑起。如果只發願,卻老是要別人來幫他達成願望,這就不算是真正的心願。

一個發掘自己心願的人,一定也想要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一旦做到了,他不只擁有了這個心願,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與充實感,是任何事物不能取代的。

身為父母,不妨透過這樣一個「達成心願三部曲」,讓孩子去體會:這是由我創造的人生,我享有我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我是真正喜悅的人,我是自己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