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交友軟體遭控利用假帳號與機器人,營造受歡迎假象,引誘人們付費。

「看看誰喜歡你」:如果有一天,like 你的都是機器人

對許多千禧世代來說,使用交友軟體幾乎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許多人願意為此花錢。

數位時代、Techcrunch 報導,Tinder 近幾年來營收有大幅成長。從 2016 年的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升到 2018 年的近八億營收,其中有很大部分,來自付費會員。

延伸閱讀:戀愛往右滑:交友軟體真能找到另一半嗎?

只不過,9 月 26 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下稱 FTC)控告 Tinder 母公司 Match Group,刻意利用假帳號、機器人對話,營造使用者受歡迎的假象,再引誘使用者購買付費內容,掏錢看看到底有誰對我按「喜歡」。並且,不只是Tinder,Match Group 旗下其他交友軟體如 OK cupid、PlentyOfFish、Match 等軟體,也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我們在網路上追求「被愛」「被喜歡」,在按下同意,付出大量個人隱私資訊、定位數據服務、填入各種喜好的同時,換來的卻是假帳號、機器人留言,也讓人懷疑,這個名為「愛情」的市場交易,在商業的手不斷介入之下,我們真的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幸福」嗎?


圖片|okcupid

假帳號、機器人營造受歡迎假象,讓你掏錢

Techcrunch 報導,FTC 指出消費者並不知道,Match 的註冊帳號,有高達 25-30% 的比例是假帳號。而且,在 2013 年到 2016 年之中好幾個月,Match 中超過一半的對話,發生在被官方認定為詐騙帳號(fraudulent)的對話框內。

這導致愛情詐騙、網路釣魚、以及廣告充斥交友軟體的現象。

或許,有人會主張,這種狀況在許多交友社團、軟體中都難以避免。不過更爭議的是,在 Match 案例中,交友軟體甚至直接從這種情況中獲利。

交友軟體還會寄出廣告電郵或促銷訊息,像是『你吸引了這些人注意!』到潛在的付費使用者手中,引誘他們花錢,看是誰按了他們愛心。

儘管這些訊息與愛心,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詐騙帳號、或聊天機器人。《洛杉磯時報》指出,當有消費者試著反映這種大量假帳號的狀況時,Match 還會否認,並拒絕退款。

「我們相信,Match 是有意引誘人們付費來看這些他們已知是詐騙帳號的訊息。」美國消費者保護局局長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指出。「線上約會服務,很明顯地不應該利用愛情詐騙,當成獲利方式。」


圖片|來源

當愛情成為市場交易,商業的手如何介入

回看交友軟體,當我們選擇將愛情交給網路,看似公平的市場交易,好像幫助了我們更快速方便地釐清自己想要什麼,與此同時,科技公司也透過刻意隱藏的資訊不對等,來操縱我們的行為。

2014 年,時代雜誌專訪 Tinder 創辦人尚恩里德(Sean Rad)。當時,他曾在訪談中描述,tinder 的設計,就是從紙牌遊戲中得到靈感,精細且刻意地,想讓使用者成癮。

「我們把 tinder 介面設計成遊戲。你會做什麼、哪些動作、哪些反應,都是設計過的。」因此即使你一點都不想約會,你也很難停止右滑與左滑。

我們按下使用者同意條款、滑動選擇好惡、填入更多自我介紹、興趣專長與政治傾向。這些被給予的選擇,在在讓我們以為,填得愈多、滑得愈多,就能越接近某個不存在的「真愛」。

但看似自由的無盡選項背後,卻只是讓我們自己成為更好的數據商品,販售給其他產業。

延伸閱讀:不忠、劈腿、精神守貞?交友軟體時代下的愛情

事實是:這個時代,我們為了被愛付出更多代價

不過,即使早知如此,我們卻仍難以抗拒「對的人」的幻想。甚至可以說,整個交友軟體產業,幾乎就是建立在「對的人」幻想基礎之上。

如果,我們的照片真的得到了數百個陌生人的喜歡。如果,在網路的那頭,真有某些與我們契合度 97% 的對象也在尋找戀愛。如果,不斷地出賣自己,真能換到一次「真愛」?

近期為了遏止假帳號與機器人,也有其他軟體推出 AI 人像辨識系統,試圖過濾假帳號。

只是,這個時代的我們真的太寂寞了。出於虛榮,出於空虛,我們一次又一次,在無盡的數據海中,想找到自己被喜歡過的證據。

在右滑別人之前,你也願意右滑你自己嗎?

也或許,問題並不是出在工具,而是關乎抱著什麼心態使用它。

首先,相信自己總會被愛,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愛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的基礎需求。希望被愛,是很自然的。

只是我們更希望,在「找到真愛」之前,你也可以付出相同的時間,好好地了解你自己。如果,扣除掉機器人、假帳號,選擇你的人,你都不喜歡。我們希望,在這個時候,你更要選擇你自己。希望在右滑別人之前,有一天的你,也願意右滑你自己。

延伸閱讀:戀愛的必修課:在愛裡保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