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猶豫要不要去同學會「尬聊」嗎?專家建議,想要如魚得水參加同學會、重拾當年友誼,先做好 4 不 5 要。


圖片|周書羽攝

要不要參加同學會?參加之後要跟同學們聊些什麼,才不會淪於愛比較,又能快速拉近距離?專家提出 4 不 5 要,讓每個人參加同學會都能如魚得水、重拾舊時友誼。

集結 15 位哈佛商學院名師忠言的《記得你是誰》一書中,貝爾(David E. Bell)教授奉勸學生,年輕時不要參加校友會,因為它會無意的讓人們互相比較,而忘了勇敢、輕視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但當人生年過半百到了另一個境界,自己因種種歷練而不會再斤斤計較時,就是參加同學會的時候了。

話雖如此,但對許多人來說,到底要不要出席同學會,是個永遠的疑惑。這話題正反各有支持者。對於熱中參加同學會的人來說,和年輕時的舊識在一起,有共同的話題,無疑最能放鬆,又找回了青春的記憶,如果把同學會場地布置成 20 歲左右的場景,再播放當年熟悉的流行音樂,參與者不感覺年輕也難。

不過,倡議絕對不要參加同學會的人,也不在少數。

同學會變成比較大會,換個角度理解「討人厭行為」

47 歲、在外商公司擔任公關專員的陳培明說,即便他從事需要人脈的公關業,對於參加同學會的邀約,依然敬謝不敏,研究所畢業後,他只會和幾位比較要好的同學保持聯絡。

「同學會只不過是一個大家吹牛、浮誇自己實力又假惺惺的比較大會,明明不熟還要裝熟,跟你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感覺很不舒服⋯⋯」問起他從不參加同學會邀約的原因,他一股腦倒了許多。

延伸閱讀:0 歲以後朋友變少?因為發現最該討好的,還是你自己

時事網路大數據媒體《網路溫度計》曾做過分析,同學會裡的討厭鬼行為包括愛吐槽、亂提糗事、曬恩愛、打聽八卦、聊政治等敏感話題、還有就是什麼都能比。

首本出版探討華人社會「低自尊」現象《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的諮商心理師蘇絢慧表示,其實有些被視為「討厭鬼」的行為,像是愛誇耀、愛比較、揭人瘡疤、愛擺架子等等外顯行為的背後,可能藏著極想要掩飾的自卑感。

「低自尊的人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更怕被人識破自己不夠好,」蘇絢慧解釋,「若低自尊的人卻有高自尊需求,表現出來的反而是我要贏、要比、要爭,就是要比人強。」

這種競爭壓力,在同學會更容易浮現。這是在短時間及緊密空間內就要展現人際能力的場域,眼見他人在同學會裡悠然自在聊天的模樣,會更讓低自尊卻有高自尊需求的人們焦慮,「他們會更想透過外在的評價來肯定自己,像是被人稱讚『有能力』、『有才華』,甚至肯定自己是個好人。」

「4 不」因應討人厭行為和話題 

心理諮商師林萃芬說,她會去參加同學會,也看過和聽說過誇張行徑,除了愛比較、愛炫耀,還有人追著隱私窮追猛打,場面說有多尷尬就多尷尬。她的應對之道有4不:

1. 不想回答的問題,不正面回應

遇到不想回答的話題,你可以笑著回問對方。像是被追問「你怎麼還不結婚?」、「一個月賺多少錢?」,你可以淡淡回應:「我覺得還好,你呢?」、「薪水就剛好夠用,你呢?」把問題順勢拋還給對方。

2. 不想聽的誇耀,別用疑問句回答

面對自誇說個不停的同學,除了禮貌聽聽外,你可以把握說話空檔,只簡單回以「厲害」、「真不錯」等肯定句,千萬不要用「真的嗎?」、「然後呢?」這類的疑問句,再給對方有繼續回答的機會。採取零資訊、零提問的回話,對方就沒有太多接話的空間。

3. 不想深談的人,藉勢接電話/尿遁

行動電話有時是個「轉場」的好工具。遇到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同學,轉身離開太沒禮貌,這時以「不好意思,我接個電話,」或是「我飲料喝多了,去上個洗手間,」順勢抽離。但端出這種理由後,最好真的先暫時離場,可別直接走到別人身邊聊了起來。

4. 不想變成落單的人,先找好樁腳

沒有人會跟所有同學都相熟,林萃芬說,她曾經聽過一個案例,有位女生原本學生時代就內向害羞,出席同學會仍舊沉默寡言,即使有人與她攀談,說沒兩句立刻冷場。「因為那次剛好跟她熟的同學都沒有到,」林萃芬建議,如果自己本來就是比較慢熟的人,可以先向主辦人或是較好的同學確認哪些人會出席,事先約好「樁腳」,就不會身陷陌生族群裡不知所措。

延伸閱讀:去久違的同學會,怎麼穿最能自在表達自己?


圖片|周書羽攝

「5要」談話技巧,免當句點王

除了怕遇到不愉快的人和話題,許多人不想參加同學會還有個原因,就是覺得自己跟不熟的人無話可說,想不出話題也接不上話,深怕攀上「句點王」的寶座。也有人深怕一開口就踩地雷,蘇絢慧說,她曾聽過有人不經意問「你小孩現在多大了?」殊不知被問的這位同學才歷經喪子之痛,知情者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蘇絢慧說,其實不單是同學會,面對像是親戚、應酬這類有點熟又不大熟的聚會,「察言觀色」是關鍵重點,涉及隱私的話題不要主動提出。5個談話的基本功夫可以學起來:

1. 先跟主辦人探聽情報

老同學的近況,往往是同學會主辦人最清楚,可以在參加同學會前先跟主辦同學小聊一下,了解有哪些老同學會出席以及他們的近況等,如果有特殊敏感事件,最好記在心裡,避免在互動時誤踩地雷。

2. 想炒熱氣氛,自嘲就好,別糗別人

同學相見,難免一時熱絡忘了分際,學生時代的糗事通常也是大家拉近距離的最好話題。林萃芬說,「但你不知道,這個糗事對當事人來說,是不是一種傷害,」她建議,只提自己的糗事、自嘲,會比糗別人更好。

3. 想找話題,從眼前食物開始

許多同學會的形式,就是坐下來吃飯聊天,如果可以走動還好,遇上固定座位的大圓桌型,左右的人若是沒話聊,場面真是冷到最高點。這時不妨從眼前的食物開始聊,談談餐廳,談談愛吃的食物和店家,就有機會慢慢帶出更生活化又不踩地雷的話題。

4. 先想好自己的底線,避免透露過多資訊

蘇絢慧說,她曾遇過個案在參加同學會後,被某個同學當成「拯救者」,三不五時就想深聊或約見面,如果回應略為冷淡,就被對方視為背叛,不堪其擾,也有人從此變成對方的行銷對象或不時請求額外幫忙的「人脈」。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在聚會時的談話技巧很重要。個人資訊及生活經驗當然是種話題,但主導權在自己手上,要透露多少程度,最好事先想好底線,免得一高興就忘了分際,後悔莫及。

5. 準備好「拒絕」的藉口

熱鬧的場合,難免會有邀約續攤或是勸酒、起鬨等情況,真的不想參與就不要勉強自己,但可以事先想好拒絕又不失禮的理由,像是「我今天開車來」、「明天要體檢」,就是很好的擋酒話術。先想好情境,勇敢說出來,你不會因此而得罪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