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曾懷疑過「結婚生子,努力養育,傳遞價值觀給下一代,是生命意義的必須嗎?」這個問題,與你分享家庭和生命的其他想像:生命本身是獨立的,你唯一需要對得起的只有自己。

文|Lucas

最近和朋友聊到結婚生子這回事,交換許多彼此的看法。談到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拔我們到如今,享盡多少哺育、心血、親愛乃至物質上有形無形的給予。同樣依循著把這份心意交付給下一代,似乎是生命義務的必須?

推薦閱讀:成為父母,不等於要「為孩子犧牲」

我們或多或少也曾陷進這樣的思路當中。乍聽之下這並沒有錯。親愛的延續聽來堂皇正大,親情之重實是無以代償。但我們究竟想償還些什麼,又能夠還給誰呢?如果生兒育女僅是義務,善盡它是為對得起誰?

我們懷揣的嬰孩,並不能也不是為了撫償上一代的付出。這個嬰孩有了思想之際,他/她也便是獨立的生命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同樣的你是父母的子女,但你並不是他們擁有的。生命的誕生是為了他自己,而非成就任何旁騖。

父母為喜獲兒孫/女而喜悅,原因應是同時包含著兒女的獨立的欣慰、婚姻連理的幸福、生活的豐富不虞、並且有能力哺育後代的綜合,而非因我們善盡了什麼義務或回饋。哪怕有時他們可能也並不清楚自己喜悅的原因,而歸咎在片面之詞。

推薦閱讀:回家路上|真正愛父母,就把父母的課題還給他們

不要把這份美好過度的往義務的層面看,你不需要也不該用孩子證明你對得起誰,不論是你的父母或祖宗八代。生命本身是獨立的,你唯一需要對得起的只有自己。若選擇把同樣一份愛、時間和心力投注在其它同樣值得灌溉的東西或自己身上,怎能說那不也是一種圓滿。


圖片|韓劇《天空之城》劇照

生命並不會因為沒有孕育下個生命而不圓滿,真正殘缺你生命的,是懷揣著這種想法,還有潛默地灌輸你這些想法的旁人。灌溉自己並不是自私,那同樣是善盡生命的一種方式和合理的選擇。個人總需先完整,才能承載更多的責任和他人。如果不夠堅強而硬去承擔,態度未必可嘉之餘,或許也是另一種不負責。

如果無家可歸的毛孩能分享你滿溢的愛,你同樣也完整了這個生命。當終於能和自己相處,你會發現孤獨的飽滿之處。我們從來不是別無選擇,只是不見得曾認真或敢於思考別種可能。更糟的是,我們自以為別無選擇,還質疑甚至打擊他人去思考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

構成所謂「社會」的,不就是包含你我在內的每一個人嗎?我們的想法和做法,形塑了這個世界的模樣。重要的不單是選擇,還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是生育,不是兵役。是你與伴侶的半生,生命共同的決定。有人兒孫滿堂,生命空蕩。有人隻身離去,卻從不孤寂。更遑論有人家「不婚危己,無後危國」綁架你。所以別再讓無後為大的謬用繼續在文化裡傳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