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震頻傳,當天災不斷發生,心理師教我們從讓孩子理解狀況與表達他們的擔心做起,陪伴孩子與自己!

作者|心理師想跟你說

A. 帶孩子正確認識地震

  1. 在安全的情境下,與小孩分享這次的地震事件。如有些房子倒塌了,有很多人在救災。有些居民受傷了,有些居民暫時搬到安置的地方。

  2. 讓孩子知道我們所在地區的狀況,讓孩子對於這整件事情或即將發生的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3. 讓孩子理解有許多專業人員在負責救災,會讓孩子對於這件事情比較有安全感。

  4. 討論時,準備足夠的時間,允許孩子提問。所以,避免在睡前討論這些事情,這可能讓孩子帶著未經處理的情緒,因而開始害怕睡覺或獨處。

  5. 小小孩童的理解能力有限,在發展上也比較「自我中心」,有些人可能認為地震與自己有關(像是,因為我不乖,所以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等,所以讓孩子基本的理解地震的原因是重要的。

B. 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擔心

  1. 當孩童表達能力有限時,可以用玩玩具、樂高、人偶、積木、剪貼、故事書的方式和孩童互動,鼓勵他們表達對於這次事件的感覺、理解與認識,並且告知孩子這些感覺是很正常,很多人都會有。

  2. 鼓勵孩童發問,在過程中保持耐心,用易懂的口吻回答他們的疑問。當孩子想休息的時候,給予時間等待,當孩子還在思考時,不要催促;在這段時間,讓孩子做主。

  3. 針對孩童發展年紀,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圖片或字彙來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像是難過、害怕、擔心;盡可能避免用極端的情緒,如恐懼、恐怖等。當孩子難以描述情緒時,用身體做為起點也是適合的:「你身體感覺如何呢?你會覺得胃在翻攪或很緊繃嗎?」

  4. 孩子可能透過一問再問來確認自己理解或安心,這時候請大人要特別有耐心,不要讓孩童感到害怕,多確認他們是否還有其他擔心。

推薦閱讀:從921救到維冠大樓!專訪救災阿嬤林美霞:「哭泣的時間,我拿去救人」

C. 讓孩子感到安心

  1. 透過語言的告知,像是「我們現在是安全的」,以及行動的陪伴,如待在孩子身邊、肢體接觸(擁抱)、和孩子一起做些他們喜歡的事情、讓孩子知道大人今天的行程等,可以讓孩子比較容易感到安心。

  2. 具體告知孩子如果之後有地震發生,我們該怎麼做(像是要躲在哪邊、哪邊不能去等等)。與孩子分享具體的行動計劃,並且現場演練,讓孩子在心中所準備,使焦慮可以舒緩。

  3. 主動提供孩童因應情緒的簡單方法。像是:「在最壞的事情發生之後,你的身體可能有如海上波浪般來去的強烈感覺。當你感覺很糟的時候,就是你可以___,協助你平靜下來的適當時機」。空白處可以是:和媽媽與爸爸談話、深呼吸、畫畫、聽音樂、玩玩具等。

補充:

mp3 可能因流量過大暫時無法使用,可用備份連結如下

錄音檔案由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錄製,可散佈使用

D. 當討論到死亡議題時

  1. 當學齡兒童主動提及死亡議題,與孩子解釋受災者死亡的原因時,避免用模糊的用詞來解釋死亡(如:很多人在房子裡睡著了),這可能會讓孩子有相關聯想(如:害怕睡覺)。

  2. 鼓勵孩子表達他們對死亡的擔心、害怕,認可(validate)他們的感覺,予以陪伴,讓孩子在一個安心的地方與狀態處理這些感覺;陪孩子一起使用 C-3 提到的情緒因應技巧。

  3. 透過祈福的小活動,轉化孩子對災害事件的感覺。像是:陪孩子捐出物資、玩具,寫卡片給其他受傷的小朋友、消防員或志工。

推薦閱讀:讓孩子《凝視死亡》: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守規矩但不會思考?

E.生活上的提醒

  1. 避免讓電視打開,一直重播災難相關的新聞。

  2. 讓孩子與大人維持規律的作息,這會給予孩子安全感。

  3. 大人務必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給予小朋友安全的感覺。

  4. 當小朋友出現許多行為、情緒上的改變時(如:開始過度黏人、吃不下、睡不好、不想上學、害怕出入公共空間等;行為退化,如說話變得跟嬰兒一樣,無法從事原本自己會的事情,像是吃飯等),請給予小朋友必要的支持與陪伴。當這樣的改變時間維持太久,強度仍然很強烈時,協尋專業協助可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