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前資深培訓師的職場心法,運用邏輯樹解構問題,梳理架構尋找問題核心,從根本著手,解決問題而非應付事件!

在我們周圍,每天都會發生形形色色的問題,諸如「最近工作太忙,沒時間去健身房,體重又增加了」、「業績下滑,該怎麼辦?」或者是「究竟該不該辭職?」⋯⋯

有時是芝麻綠豆的小事,有時是一些讓我們糾結到整夜都睡不著的大事兒,但每一件都需要我們去處理。

麥肯錫前資深培訓師大島祥譽和我們一樣,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在進入麥肯錫的第一年。

有一天,經理讓大島祥譽在 2 週內調查汽車行業的市場動向,整理出可以用來制定銷售額發展戰略的基本材料。因為 2 週時間實在不充裕,大島祥譽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一份細目表,包括市場規模、發展程度、顧客狀況等等。

當他把材料拿到經理面前,經理卻說:「大島,制定銷售戰略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問題?汽車製造商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麼?你要做的是首先要明確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接下來才知道應該怎麼做。」

被經理這麼一說,大島祥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也是因為這件事,他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為了真正解決問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考慮真正的問題是什麼,而不是應對眼前的事件。

後來,在麥肯錫工作了幾年後,他總結出了一套能夠解決大多數問題的基本步驟,因為他始終覺得:如果不能掌握基本步驟,在解決問題之前,就容易受到真正問題以外的事情煩擾。

推薦閱讀:不用腦袋思考,你就一輩子領死薪水:培養問題解決力

1、找出真正問題所在

問題解決步驟中,最重要的是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的:針對什麼,應該怎麼做,是誰,想要什麼樣的結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

A 在工作中總是出現失誤,為了杜絕 A 的失誤,公司決定由 B 進行複核。但是細細想一下,如果 A 從一開始就不出錯,就不用在多花費 B 的時間了。

這也就像大島祥譽在剛進公司遇見的問題一樣。解決問題,究其根本是尋找真正的問題,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問題。

2、分解問題結構

現在我們都知道解決問題之前,不要被眼前的問題迷惑,而是要先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那麼怎樣才能摸索出潛藏在事件背後的真正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根據眼前發生的事情,定義問題,鎖定問題所在,分離事件和要因,將問題的構造可視化。

分解問題的時候,可以採取邏輯樹的方法。

所謂邏輯樹,指的是一種類似於思維導圖的思考框架,將包含前提事件在內的問題(大問題),按照與該問題相關的數種要因,進行細緻的拆分(小問題) 。

舉個例子,有些女生總是天天喊著減肥,體重卻絲毫沒有減少,我們就可以通過邏輯樹的方式,深入分析原因:

如上圖所示,按照邏輯樹的方法,深入研究減肥總是減不了的原因,就可以把握問題的整體情況,然後加以分解就可以看到影響減肥的原因不單單只有 1 個。

3、細化問題,找到問題解決方案

借助邏輯樹發現問題之後,接下來就要明確「什麼是關鍵的問題」。

如果你發現自己飲食均衡,體重卻一直居高不下,那很大可能是因為運動問題了。所以,減肥只是表面上的問題,增加運動量才是關鍵點。

接著可以繼續利用邏輯樹,以關鍵問題為起點,推導出諸多要素,找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

 

在增加運動量這個關鍵問題上,假設我們在考慮「是否需要報名一個健身班」,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推導出以下驗證要素:預算是否超支?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是否確定會堅持下去?

比如,當你發現自己雖然預算充足,但你經常需要加班,晚上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健身房,所以你只能尋求另外一種適合目前狀態的解決方式,可以是下班的時候走路回家、早上早起半個小時到樓下附近跑步等等。

一旦開始確定了關鍵問題,就不至於中途迷失方向。

也就是說你不會在減肥路上拼命地節食,最後不僅體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可能連身體素質都搞壞。

減肥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你去解決,比如如何提高這個月的銷售額、如何提高常年沒漲的工資等等。

但不管解決哪個問題,邏輯樹都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把解決問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要素或自己設定的假說梳理清楚,辨清原因和結果,也能杜絕解決過程中的重複和遺漏,即使分析過程迂迴曲折,最後也能夠圓滿地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你可以抄作業!卻拷貝不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推薦閱讀:系統思考:五個層次與五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