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性別觀察帶你看「不想成為男子漢」的男孩故事,魯本喜歡化妝、喜歡唱歌、他的夢想是成為 youtuber,我們的世界該歡迎更多男孩去打破範本。

魯本(Reuben de Maid)是來自威爾斯的 12 歲小男孩,他和同儕的小男孩有些不一樣,不愛在足球場把童年玩得髒兮兮、不愛一起欺負女孩子,完成功課以後,他最喜歡做的事不是吃媽媽烤好的餅乾,而是開啟電腦追蹤的 youtuber,仔細用彩妝雕琢自己的五官、修煉自己成為美妝達人。

4 月 21 日,魯本站上《艾倫秀》高歌百老匯經典《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他嗓音高亢、聲線裡有柔情,《艾倫秀》以「世上最有天賦與非凡的孩子」加冕他。魯本熱愛唱歌,熱愛美妝,自他懂事以來,他的夢想就是可以一直唱歌、與好姐妹成為美妝 youtuber。

「我八歲開始對化妝感到興趣,我會拿著我的手機看好幾個小時,從部落客的教學去學習怎麼做。」

我喜歡化妝,我喜歡表演,我是個男孩

「我多麽喜歡威爾斯這孩子,他的性格、他的聲音、他的獨特、他的一切。」——艾倫狄珍妮

艾倫狄珍妮與魯本聊起了他童年的霸凌,他曾因為化妝去上學受到其他同學的欺負:「當我參加戲劇社團時,曾有人對我拳打腳踢。後來我試著把妝都卸掉,可是顯而易見地,這起不了任何作用。」

「所以我決定起身反抗。」這位陰性氣質霸氣外顯的男孩說,他忍無可忍、他不能接受自己因為所愛被霸凌,於是他決定主動告訴媽媽,魯本轉學離開受暴環境,也起身走上螢幕,想和所有人分享他的故事。艾倫狄珍妮十分讚譽魯本的作法,她說:「你能為自己站出來實在是太好了。」也大方送上時尚背板、化妝品、燈具等當作禮物。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艾倫狄珍妮:「沒人有資格批判你愛的選擇」

他最喜歡用行動 KTV 錄下自己唱歌的身影,他喜歡為自己畫上眉型與眼影讓明亮的眼神看起來更深邃,他也和鄰居的妹妹打成一片、他也喜歡上學與同學成長,你問魯本有沒有什麼不一樣?不如看看,那些跟魯本很像的孩子。

魯本是美國因陰性氣質受暴力的上萬分母中其一,他只是一個「幸運被看見」的特例,然而,我們能說這些因性別氣質受霸凌的小孩活下來是幸運嗎?或者,這是時代最難堪的不幸。

沒有認同的異族男孩們

魯本有他的夢想——擁有自己的彩妝品牌。這個夢想與所謂「一般小男孩」不太一樣,沒有被社會調教過、卡通與漫威還來不及規訓他成為騎士,他已經決定要走出世界給的城堡。

對素有「陰性氣質」的男孩的歧視何止是魯本在校園忍受兩個月的拳打腳踢。被遺棄的故事不勝枚舉,2000 年死去的葉永鋕,2016 奧蘭多同志夜店槍擊案。從小 S 對青峰的同男調侃到川普撤銷 LGBT 權益的行政命令。「陰柔特質的男性」上不了廳堂下不了廚房,既不被真實的社會疼愛,也不被家庭接納,往往在深櫃裡窒息。

延伸閱讀:【視野重訊】川普重啟《全球墮胎禁令》,兩千萬女性接受不安全流產手術

以父系為秩序的人們拿出照妖鏡打狗棒,「懲罰」那些崩壞機制的亂源——不安於性別本份的、反動二元對立的、摧毀兩性秩序的。克莉斯蒂娃在《恐怖的力量》把一則則悲傷敘事內化為理論,為何社會恐女恐陰性恐生育?人對母親/母性有一種自然原則上的卑賤感,手足兄弟必須透過敵視母體來建立情誼。

於是「邊緣而沒有身份認同」的主體被文化排擠,群體要凝聚向心力的手段就是近乎殘忍的攻擊「異族」,驅逐異己是一種淨化儀式,還給自己主體的安全感。

「主體的建構,無非是主體與一客體緩慢而痛苦建立關係的過程。」——劉紀惠〈文化主體的賤斥〉

身為男孩,不想做騎士的可能

這些男孩,有沒有不做騎士的可能?當然時尚走的前衛,變性或中性氣質模特兒當道,我們崇尚雜誌或是電影裡的「異類男子」,他們有女孩兒的氣息、甚至宛若女人。我們對「變性」與「陰性化」的故事勵志化,彷彿「做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人生」,對那些苦難人們加以昇華、付諸意義,暗示如果你敢衝撞自己的性別框架,你就是一個勇敢而有價值的人。

「男人不能只是『被人要』,而是要『被需要』。我們相信自己必須當英雄,只是因為我們看不到其他的角色。」—諾亞.布蘭登(Noah Brand)

然而這個真實的世界可能並不允許男孩們這個做。好比說,男性比女性更早學習要忍耐痛苦——男嬰在哭泣時父母並不容易抱起他安慰他,因為家庭透過這種方式教育男孩「哭泣不會改變任何事」;男同學在青春期粗魯暴力的團隊活動中學會用肢體暴力交際;社會期待男性比起做想做的事應該從事薪水更高的工作。

「勇敢而有價值的人」反應在普遍男性身上不是拋棄你的性別規訓,而是面向血淋淋的世界、堅毅站起來。像個男子漢一樣,是他接收的任務,他必須相信自己很強悍、他必須承接父親的衣缽保護整個家。甚至在多數男性成長的過程裡,他們可能被告知不要表露脆弱、並用「男人的方式」建立友情、立足形象,所以男孩較難從社會性的交流裡得到「我值得被愛」的感受。

推薦你看:「男子氣概」與「雄風長度」無關!給男性的一封性別討論邀請函

這些男孩身來像是要成為騎士、找到公主一般地被培訓著。如今我們要解放的不單是那些「無法壓抑陰性特質」的男孩子,更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可以擁有陰性特質」的男孩子。我認為這不單是個 #HeForShe 的世代,更是 #SheForHe 的世代。

#SheForHe:讓未來的兒子們活得更好

過去我們在廣告裡讀到打破「像個女孩」刻板印象的故事,如今我們也必須讓男孩們走出「像個男孩」的象牙塔。日前一位攝影師母親便以“#ABoyCanToo”記錄下孩子的多元身影。一系列攝影及紀錄下小男孩們「打破規矩」擁抱興趣的照片:有男孩跳著芭蕾、有男孩喜歡粉紅色、有男孩喜歡洋娃娃......。

「我從來不認為我兒子跳舞或是穿粉紅色衣服要與他們的性別認同聯繫在一起。身為父母我們更在意培養孩子會尊重自己、同儕、家人以及他們在人生中遇到的人。」——#ABoyCanToo 攝影師麥葛伊

我們有太多孩子因為「娘」受到排擠,或是因為「男人婆」不被喜愛,他們曾一個個從「正常生活」的安全網中掉落下去,有人死了,倖存者也只能以被遺棄的姿態去活。我們必須從家庭、學校、社會建設起孩子的性別教育,更要重建大人的性別教育,每一個墜落的孩子背後,都有旁觀的大人。家庭養成更流動的討論空間、學校從教育系統優化二元對立的性別價值觀、社會必須伸出更多看見孩子處境與介入的手。

你會喜歡:和孩子聊性教育:台灣父母,你不必這麼戰戰兢兢

有一天,他想做英雄就做英雄,想當公主就當公主,不再綁架他的人生劇本,這樣的童話不是更綺麗美好?讓我們像個人類一樣跳舞,無關性別;讓我們像個人類一樣熱愛生命,無關我愛誰。